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第一工作组的报告 - 自然科学基础

TS.5.3 区域尺度的预估

根据SRES排放情景,预估每个大陆地区2000至2050年变暖幅度既大于全球平均变暖幅度,也大于过去一个世纪的已观测到的变暖幅度。在对各大陆变暖进行单独平均时,预估21世纪接下来几十年的变暖幅度大大超过20世纪所有情况下的自然强迫和非强迫变率的估值,只有南极洲除外(图TS.29)。根据模式最佳估值的预估表明到2030年时,除南极外各大陆年代际平均变暖很可能至少相当于20世纪期间相应的模式估测的自然变率的两倍。在此期间模拟变暖对于图TS.32所示的各种SRES情景的选择不非常敏感。如图TS.28所示,情景的选择对大时间尺度更为重要。对大多数次大陆地区的平均估值,在SRES各情景中2000至2050年的预估变暖也超过了自然变率的估值。{11.1}

各大陆地面温度距平: 观测和预估

图TS.29

图TS.29. 对1906-2005年期间观测和模拟的年代际大陆平均地面温度距平(°C)和2001-2050年的预估。根据1901-1950年的平均值计算距平值。黑线表示观测数据,粉色和蓝色色带是图TS.22中模拟的20世纪平均温度距平(即:粉色包括人为和自然强迫,而蓝色仅包括自然强迫)。黄色阴影区表示根据SRESA1B排放情景预估的变化区间(百分之五到九十五)。绿色区表示仅有自然强迫(即:自然年代际变率衡量指标)的20世纪模拟的年代际平均距平区间(百分之五到九十五)。对于这些图中已观测到的部分,年代际平均仅位于公历十年的边界点(即:1996-2005期间,末点为2000年),而对于未来时期年代际平均则位于公历十年的中点(即2001年到2010年的起点为2005年)。为了建立距平和预估变化区间,所有模式的所有模拟均被视为在应用特定的强迫条件下独立实现气候演变。这涉及14个模式的58个模拟(用红线标注),5个模式(14个模式子集)的19模拟(用蓝线和绿柱标注)和18个模式的47个模拟(用黄色曲线标示)。{常问的问题9.2.1, 图 1和框 11.1, 图 1}

在北半球,在21世纪北美和欧洲的预估降水形势中,次极地降水增加,亚热带降水减少是确凿的降水形势,而亚洲出现亚热带变干则不太明显(见图TS.30)。几乎所有模式都预估北美洲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将增加,中美洲降水将减少,美国大陆部分和墨西哥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不确定的过渡带,该过渡带随季节从北向南移动。可以有信心地预估欧洲南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区降水将减少,降水趋势逐步过渡,在欧洲北部降水将增加。在这两大洲,由于过渡带在夏季向极地方向移动以及蒸发加大,会发生广泛的夏季少雨。在亚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预计会发生亚极地降水增加,但是伴随着亚热带变干从地中海地区的逐渐扩大,从中亚地区向东,变干逐渐被显著的季风特点所取代。{11.211.5}

季节平均降水率

图TS.30

图TS.30. 1979-1993年观测到的(最上方)和多模式平均的(中间)季节平均降水率(毫米/天)的空间形势,以及根据SRES A1B情景,2090-2099年同与1980-1999年相对应变化的多模式平均值(%变化)(最下方)。左列为12月-2月的均值;右列为6月-8月的均值。在最下方的两个图中,只有当66%以上的模式与变化迹象吻合时才标示在图上。彩点表示90%的模式与变化迹象吻合。{数据集与图 8.5图 10.9所提到的数据集相同}。

在南半球,在21世纪预估的次极地潮湿带中没有多少陆地地区,亚热带少雨的趋势更加突显(见图TS.30)。新西兰南岛和阿根廷火地岛将处于次极地降水增加带内,而非洲最南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部和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将经历亚热带少雨。{11.2, 11.6, 11.7}

对热带陆地地区的降水预估比对高纬度地区的预估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虽然在模拟热带对流和大气-海洋相互作用中仍存在显著不足,以及增加了与热带气旋相关的不定性,但是模式仍然显示了一些确凿的特征。大部分模式都显示,南亚和东南亚夏季季风季节降雨将增加,东非降雨也是如此。亚马逊地区和非洲萨赫勒地区降水相应的迹象不足以确定。这些地区有增加的不定性,主要是潜在的植被和气候间的关联性,而且对这些地区,即使不考虑植被反馈,模式结果也欠确凿。{8.3, 11.2, 11.4,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