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第三工作组的报告 - 减缓气候变化

4 能源供应

到2030年行业的状况与发展

全球能源需求继续增长,但存在区域差异。1990—2004年期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的年平均增长为1.4%。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由于经济转型,过去二十年的年均增长率低于这一增长率,但目前该地区的能源消耗正再次上升(图TS.12)(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2.1]。

图TS.12

图TS.12:1971—2003年期间年平均一次能源消耗,包括传统生物质[图4.2]

注:EECCA =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各国。1000 Mtoe = 42 EJ。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能耗正在快速增长。非洲是人均能耗最低的区域。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危及到最贫穷国家的能源获取、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并影响到减贫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意味改进电力的获取、现代烹饪和取暖使用的燃料,以及交通运输(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2.4]。

在过去30年里,化石燃料的消耗稳步增加。核能的消耗继续增长,但增长率低于20世纪80年代。大型水力发电和地热能源相对稳定。1970—2004年期间,化石燃料所占份额从86%下降到了81%。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长最快,不过其基数很低(图TS.13)(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2]。

大多数照常排放(BAU)情景指出,世界人口和GDP继续增长(尽管人口的增长率低于几十年前预计的增长率),从而导致能源需求显著增加。预估亚洲的高能源需求增长率(1990-2004年期间为每年3.2%)将继续维持,并主要由化石燃料来满足(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2]。

图TS.13

图TS.13:不同类型燃料的全球一次能源消耗 [图4.5 ]

在考虑气候变化的减缓时,绝对化石燃料在全球层面的匮乏不是一个显著因素。常规石油产品最终将达到峰值,但峰值何时出现及其影响如何尚无法准确地确定。与常规石油相比,常规天然气能源较为丰富,但和石油一样,它在全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未来,不能为消费国提供安全的石油和天然气可能驱使各国转向煤碳、核能和/或可再生能源。还存在一种转向更有效、便捷的能源载体(电力,以及液体和气体燃料)的趋势,以取代固体燃料(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3.1]。

自第三次评估报告(TAR)以来,世界所有区域对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与此相伴的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全球需求增加;关键地区政治上不稳定;以及冲突、恐怖主义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等。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发达国家能力的提升打开了一扇机会大门,可借以发挥选择能源结构的共生效益,以便使原本可能产生的GHG排放有所下降(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2.4, 4.1]。

许多政府面临的复杂难题已经变为如何以最佳方式满足对可靠能源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限制其机构的经济成本、确保能源安全、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以及把相关的GHG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降至最低。为世界每个区域选择能源供应系统,这将取决于这些系统的发展、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当地可用能源的可比成本(一致性高,证据量充分)[4.1]。

如果化石燃料的价格居高不下,需求有可能会暂时减少,直到油砂、油页岩、煤液化、气液化等形式的其它碳氢化合物储量在商业上可行为止。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由于碳强度的增加,排放量将进一步上升,除非采用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鉴于对能源安全的关切不断增加,以及最近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对新的、效率更高的燃煤电厂的兴趣正日益上升。未来GHG排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准备以多快的速度为新的燃煤电厂装备CCS技术,这将增加电的成本。兴建“随时捕获”电厂是否比电厂改造或者建设结合CCS的新电厂更具成本效益,这要取决于经济和技术假设。持续走高的化石燃料价格还可能引发更多的核能和/或可再生能源,尽管价格的不稳定性对投资者是一个非刺激因素。对安全、武器扩散及核废料的关切依然是发展核能的制约因素。氢也有可能最终作为低碳排放的能源载体而发挥作用,这取决于氢的来源,以及用来从煤或天然气生产氢的CCS的成功吸收。可再生能源必须以分配的方式加以利用,或者可能需要集中,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密集能源的需求,由于与化石燃料不同,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而每个开采区的能源收益率低(一致性中等,证据量中等)[4.3]。

如果能源需求继续沿当前的轨迹增加,到2030年,一个改进的基础设施和转换系统需要的累计总投资将超过20万亿(20×1012)美元2005。相比之下,目前全球能源产业所需要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大约为每年3000亿(300×109)美元(一致性中等,证据量中等)[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