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第三工作组的报告 - 减缓气候变化

排放源和汇;趋势

20世纪最后10年,在全球尺度,热带毁林、温带和北方地带部分地区的森林再生仍分别是决定CO2排放和清除的主要因素(表TS.12图TS.21)。20世纪90年代,毁林造成的排放估计在5.8GtCO2/年。

图TS.21

图TS.21: 1855–2000每个区域的历史森林碳平衡(MtCO2)[图9.2]。

注:绿色 = 碳汇。EECCA =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每5年的平均资料;年份表示起始年。

然而,北方地带和温带不断扩大的森林面积及累积木质生物量抵消了由于热带毁林所造成碳损失的面积,碳损失面积在实际土地观测与自上而下模型的估算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基于大气传输模式反演的自上而下方法估计20世纪90年代陆地净碳汇(北纬地区碳汇与热带碳源的差)约为9.5 GtCO2。最新估值与以前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陆地碳汇的增幅相一致,高于80年代的增幅,但最新碳汇估值和增加速率也许小于以前的报告的估值和速率。从大气传输模式反演的残余汇的估值明显大于基于陆地观测的全球碳汇估值。

不断提高关于地表变化对气候系统多重影响的认识表明,重要的是在制定林业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时,应考虑地表反照率的作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蒸发以及其它因子。复杂模拟工具必须全面考虑不断变换的地表对气候的影响,管理生物圈内的碳储量,但是目前尚无这类模拟工具。预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碳净平衡的潜在影响尚无定论[9.39.4]。

由于对生物圈目前的作用尚不确定,因此估算全球林业的碳平衡仍然十分困难。通常,缺乏公认的研究,因而缺少一个基线。非OECD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毁林率尚不清楚。在OECD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对管理趋势的动向、木材市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仍不清晰。第3章报告的长期模式表示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基线CO2排放,这一排放量与2000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一致性中等,证据量中等)[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