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观测结果表明,在过去几十年中,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许多行业(中等信度)。
正如第三次评估报告所预测的,气候变化、变率和极端事件的影响在亚洲已经显现。业已观测到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作物产量有所下降,其部分原因可能是温度的上升。作为变暖的一个可能后果,近年来北半球的亚洲冰川的退缩和多年冻土层的融化是前所未有的。气候引起的疾病发生频率,以及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高温压力随着温度的上升和降雨量的变化而增大。观测到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已变得更加明显[10.2.3]。
预计未来气候变化将通过不断减少产量和缩小可耕地面积和减少鱼类食物供应而影响农业(中等信度)。
预估的亚洲多数国家地面变暖和降雨带迁移将引起农作物生产力的大幅下降,这是高温压力和更为严重的干旱和洪水灾害带来的后果[10.4.1]。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在那些已经遭受可耕地日益不足的地区将更加明显,并且将增加亚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饥荒的风险[10.4.1]。以种粮谋生的农民正处在来自气候变化的风险之中。由于生产力的下降,还由于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边际作物(如高粱和小米)面临的风险可能最大[10.4.1]。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预期在鱼类的繁殖栖息地和鱼类的食物供应方面将发生变化,并最终丰富鱼类种群[10.4.1]。
气候变化具有在亚洲大部分区域加剧水资源压力的潜势(高信度)。
气候变化在亚洲引起的最严重的潜在威胁是缺水。在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大江大河流域,预估可用淡水量将会减少,因为到21世纪5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加上人口的增长,以及因更高的生活标准而对淡水日益增多的需求,可能对10亿以上的人口产生不利影响[10.4.2]。因冰川迅速融化产生的季节性径流变化,以及在某些地区冬季降水的增加可能对水力发电,以及农作物和牲畜生产有显著的影响[10.4.2]。
预期温度上升将导致喜马拉雅山冰川加快退缩,以及亚洲北部多年冻土层继续融化(中等信度)。
如果维持目前的变暖速率,喜马拉雅山冰川可能以很快的速率退缩(图TS.11)。冰川的加速融化将导致今后二、三十年内一些河流水系的流量增加,从而造成更多的洪水、不稳定山坡的岩石崩塌,以及水资源破坏。此后由于冰川的退缩,流量将随之减少[10.6.2]。多年冻土层的退化可能造成地面沉降,改变排水特性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并可能导致甲烷的排放量增加[10.4.4]。
预期亚洲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将受海平面上升和温度增加的影响(高信度)。
预估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更多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每年遭受洪涝灾害[10.4.3.1]。海水入侵可能增加咸水渔业的生存环境,但大大损害了水产业[10.4.1]。总体而言,预期海平面的上升将加剧亚洲已呈下降趋势的鱼生产力[10.4.1]。北极海洋渔业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些鱼种,如鳕鱼和鲱鱼,至少在小幅增温下可以受益,而其它物种,如北极虾,则将遭受生产力下降影响[10.4.1]。
在亚洲大部分地区,由于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以及人口的压力,预期气候变化将加剧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高信度)。
亚洲许多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的风险在增加,这很可能是气候变化与生境破碎化协同效应的结果[10.4.4]。对亚洲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稳定性的威胁也将增加[10.4.3, 10.6.1]。预期亚洲北部森林火灾的频率和范围,今后将由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而增加,这有可能限制森林的扩展[10.4.4]。
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继续给亚洲人类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高信度)。
由于预估的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水分循环的变化,预期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主要与洪涝和干旱有关的腹泻疾病的地方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上升[10.4.5]。沿岸水温的升高可能加剧南亚地区霍乱的数量增大和/或程度恶化[10.4.5]。据报告,媒介传播和水传播疾病的自然生境正在扩大[10.4.5]。
由于气候变化,未来亚洲将受到多重压力的进一步冲击(高信度)。
在亚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已导致日益增加的空气和水污染、土地退化,以及其它环境问题,它们给城市的基础设施、人类福祉、文化的完整性,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气候变化将很可能加剧这些环境压力,并给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冲击,尤其是在南亚和东亚地区[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