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第三工作组的报告 - 减缓气候变化

排放趋势

2005年的总排放量大约为1300 MtCo2当量/年,其中附件一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废弃物行业贡献率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大约2%-3%,非附件一国家的废弃物行业贡献率为4-5%(见表TS.13)。对于2005-2020年,照常排放情景(BAU)预估表明,填埋场产生的甲烷仍将继续成为最大的源,占总排放的55-60%。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加大了填埋场气体的回收,加上回收、废弃物最少化并采用可替代的热和生物废弃物管理策略使废弃物从填埋场分流,因此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正在稳定并开始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而产生更大量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工程填埋取代露天焚烧和倾倒,填埋场排放的甲烷逐步增加。如果没有额外的措施,预计2005-2020年间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排放将增加50%,而且主要来自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加快和人口增长从污水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也快速上升。此外,由于表TS.13中的污水排放仅依据人类污水,而且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资料,因此低估了污水排放(一致性高,证据量中等)[10.110.210.310.4]。

表TS.13:利用1996年和2006年UNFCCC清单导则、外推法和照常排放情景预估得出的废弃物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MtCo2当量,四舍五入)[表10.3]。

源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备注 
填埋场产生的甲烷 550 585 590 635 700 795 910 使用1996和2006年导则的平均值 
污水a产生的氧化亚氮 450 490 520 590 600 630 670 1996年导则 
污水a产生的氧化亚氮 80 90 90 100 100 100 100 1996年导则 
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40 40 50 50 50 60 60 2006年导则 
合计 1120 1205 1250 1375 1450 1585 1740   

注:

污水排放被低估—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