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温室气候排放的综合政策和非气候政策
采取减缓做法通常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各项目标的驱动,而与气候变化无直接的关系。这会使不同区域做出不同的减缓响应,给未来全球减缓潜力的估算带来不确定性。最有效的减排政策可能是那些能实现其它社会目标的政策。某些为脱贫而实施的农村开发政策(如水资源管理和农林间作)能够与减缓一并发挥协同作用(一致性中等,证据量有限)。比如,为获得薪柴或为缓解农民的收入而针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农林间作也能增加碳的固化。在许多区域,农业减缓方案主要受到非气候政策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农业和环境政策。此类政策或许是基于联合国各项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防治荒漠化公约),但是常常受到国家或区域问题的驱动。最有效益的非气候性政策是那些促进农业土壤、水和其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因为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土壤碳储量并使资源(能源、化肥)浪费降至最低(一致性高,证据量中等)[8.7]。
温室气体减缓政策的共生效益
有些农业做法能完全取得“双赢”的结果,但多数要权衡利弊,做出取舍。农业生态系统有内在的复杂性。某种农业做法的共生效益和取舍因地而异,原因在于气候、土壤或耕作方式存在差异(一致性高,证据量中等)。
例如,在生产生物能源过程中,如果原料是作物秸秆,随着碳还田量减少,土壤有机物也许被损耗,因而土质下降;反之,如果原料是密集种植多年生作物,土壤有机物会得到补充,从而提高土质。
许多农业减缓活动表明与各项可持续性目标具有协同作用。鼓励有效使用化肥、保持土壤碳以及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各项减缓政策可能与可持续发展一并发挥最大协同作用(一致性高,证据量中等)。
例如,增加土壤碳还能够促进粮食安全和经济收益。其它减缓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的确定影响较小。比如,使用某些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碳的固化,但对水质的影响因改良成分的不同而异。共生效益通常产生于更高的效率、降低的成本和环境共生效益。权衡后的取舍与对土地竞争、降低的农业生产力和环境压力有关(一致性中等,证据量有限)[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