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综合报告

4.3 减缓选择方案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研究[21]均表明,具有高一致性和充分证据的是,在未来几十年减缓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相当大的经济潜力[21],这一潜力能够抵消预估的全球排放的增长甚至将排放降至当前水平以下。{WGIII 11.3, SPM}

图4.1把2030年的全球经济减缓潜力与从2000年到2030年预计增加的排放量作了比较。自下而上的研究显示,具备净负成本[22]的减缓机遇有潜力到2030年每年减少大约60亿吨CO2当量。实现上述减排需要克服实施方面的障碍。经济减缓潜力一般大于市场减缓潜力,但只有当出台各项适当的政策并清除各种障碍时,经济减缓潜力才能实现[21]{WGIII 11.3, SPM}

2030年全球经济减缓潜力与预估增加的排放量的对比

图4.1

图4.1 2030年全球经济减缓潜力:根据自下而上研究估算(图a)和根据自上而下研究估算(图b),在SRES情景下,相对于2000年408亿吨CO2当量温室气体排放量预估的排放增量(图c)。注:200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伐木和毁林后地表残留生物质以及干泥炭燃烧和无水泥炭土壤的排放量,以确保与SRES排放结果一致。{WGIII 图SPM.4, SPM.5A, SPM.5B}

图4.2给出了自上而下的研究得出的行业经济减缓潜力估算和边际成本估算,已对减缓潜力的重复计算作了订正。虽然自上而下的研究和自下而上的研究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行业层面上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WGIII 11.3, SPM}

根据自下而上的研究按行业估算的2030年经济减缓潜力

图4.2

图4.2. 按行业评估所设定的各自基线的基础上,根据自下而上研究按行业估算的2030年经济减缓潜力。这些潜力不包括非技术选择方案,如:生活方式的转变等。{WGIII 图SPM.6}

注:

a) 针对每个行业评估的全球经济潜力范围,见各纵栏。这些范围按排放量的终端分配计算,意指按终端行业计算用电所产生的排放,而并非按能源供应行业计算排放。

b) 潜力估算受限于现有的研究数量,特别是针对高碳价位的研究数量。

c) 各行业使用了不同的基线。工业采用了SRES B2基线,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采用了世界能源展望(WEO) 2004基线;建筑业采用了基于SRES B2和A1B之间的基线;对于废弃物,利用SRES A1B驱动力来设立一个特定的废弃物基线,农业和林业采用主要以B2为驱动力的基线。

d) 只显示了交通运输的全球总量,因为包括了国际航空业。

e) 未包括的类别为: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非CO2排放,一部分材料效率选择方案,能源供应中的热力生产和热电联产,重型机动车,船运和高承载客运,建筑物的主要高成本选择方案,污水处理,煤矿和煤气管道减排,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中的含氟气体。这些排放导致总经济潜力被低估了大约10-15%。

没有任何一项单一的技术能够实现任何行业的全部减缓潜力。表4.2按行业列出了几个关键技术、政策、制约因素和机遇的实例。{WGIII SPM.6}

表4.2 关键的行业减缓技术、政策和措施、制约因素和机遇实例。{WGIII 表SPM.3, SPM.7}

行业 当前商业上可提供的关键减缓技术和做法;预估2030年之前能够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减缓技术和做法用斜体字表示 已证明在环境上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手段 关键制约因素或机遇(正常字体=限制因素;斜体字=机遇) 
能源供应 {WGIII 4.3, 4.4} 改进能源供应和配送效率;燃料转换:煤改气;核电;可再生热和电(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和生物能);热电联产;尽早利用CCS(如:储存清除CO2的天然气);碳捕获和封存(CCS)用于燃气、生物质或燃煤发电设施;先进的核电;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和海浪能、聚光太阳能、和太阳光伏电池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补贴; 对化石燃料征收的碳税或碳费 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可能使实施工作变得困难 
针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上网电价;可再生能源义务;生产商补贴 可适当建立低排放技术的市场 
交通运输 {WGIII 5.4} 更节约燃料的机动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生物燃料;方式转变:公路运输改为轨道和公交系统;非机动化交通运输(自行车,步行);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规划; 第二代生物燃料;高效飞行器;先进的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其电池储电能力更强、使用更可靠 道路交通运输的强制性节约燃料、生物燃料混合物和CO2排放标准 涵盖部分车型也许会影响成效 
车辆购置税、注册税、使用税和机动车燃料税;道路和停车费用的定价 随着收入的增加,成效也许会降低 
通过土地利用规章和基础设施规划影响流动需求;为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设施和非机动交通投资 尤其适合那些正在建设交通体系的国家。 
建筑 {WGIII 6.5} 高效照明和采光;高效电器和加热、制冷装置;改进炊事炉灶,改进隔热;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能供热和供冷设计;替换型冷冻液,氟利昂气体的回收和回收利用; 商用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包括技术,诸如提供反馈和控制的智能仪表;太阳光伏电池一体化建筑 家电标准和标签 定期修订所需的标准 
建筑法规与认证 对新建筑物具有吸引力。难以实行。 
需求方管理计划 需要建立规章制度,使公用事业能够获益。 
公共行业领导计划,包括采购。 政府采购能够扩大对高能效产品的需求。 
针对能源服务公司(ESCO)的激励措施 成功因素:有权从第三方获得融资 
工业 {WGIII 7.5} 高效终端使用电气设备;热、电回收;材料回收利用和替代;控制非CO2气体排放;和各种大量流程类技术;提高能效;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用于水泥、氨和铁的生产;惰性电极用于铝的生产 提供基准信息;绩效标准;补贴、税减免 可适当鼓励吸收技术。鉴于国际性竞争,保持国家政策的稳定很重要。 
可交易许可证 可预测的分配机制和稳定的价格信号对于投资很重要。 
自愿协议 成功因素包括:明确的目标,基线情景,第三方参与设计、评估和正式监督;政府与工业界之间密切合作。 
农业 {WGIII 8.4} 改进作物用地和放牧用地管理,增加土壤碳储存;恢复耕作泥炭土壤和退化土地;改进水稻种植技术和牲畜及粪便管理,减少CH4排放;改进氮肥施技术,减少N2O排放;专用生物能作物,用以替代化石燃料使用;提高能效;提高作物产量 为改进土地管理、保持土壤中碳含量、有效使用化肥和灌溉的财政激励措施和规章制度。 可鼓励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共同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克服实施过程中各种障碍。 
林业/森林 {WGIII 9.4} 植树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木材产品收获管理;使用林产品获取生物能,以便替代化石燃料的使用;改进树种,增加生物质产量和碳固化。改进遥感技术,用以分析植被/土壤的碳封存潜力,并绘制土地使用变化图 为扩大森林面积、减少毁林以及为维护并管理森林而采取的财政激励措施(国家和国际);土地利用规章及推行工作 制约因素包括缺乏投资资本和土地所有制问题。能有助于消除贫困。 
废弃物 {WGIII 10.4} 填埋甲烷回收;废弃物焚烧,回收能源;有机废弃物堆肥;控制性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最少化;生物覆盖和生物过滤,优化CH4氧化流程 旨在改进废弃物和污水管理的财政激励措施 可激励技术的推广 
可再生能源激励措施或义务 在当地提供低成本燃料 
有关废弃物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国家层面最有效地采用,并具有配套的落实到位的策略 

由于能源厂和其它基础设施的资本金的使用期长,因此未来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决策将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长期影响,预计从2005年至2030年间投资将至少达到20万亿美元[23]。即便对低碳技术的早期投资变得具有吸引力,但是低碳技术的普遍推广也可能需要几十年。初步估算显示,到2030年若全球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降至2005年的水平,尽管所需的净额外投资的可能区间为从可忽略不计到5-10%,仍需要投资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WGIII 4.1, 4.4, 11.6, SPM}

虽然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有高一致性和充分证据表明,在所有经过分析的世界区域内,作为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结果,减少空气污染所产生的近期健康共生效益可能是相当可观的,并可抵消相当一部分减缓成本。{WGIII 11.8,SPM}

可再生能源的能效和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协同作用。在最不发达国家,替代能源能通过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而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能减轻妇女和儿童的劳动负担,并能减少对薪柴的不可持续利用和与此相关的毁林。{WGIII 11.8,11.9,12.4}

自《第三次评估报告》以来的文献以高一致性和中等证据量证实:虽然碳泄漏的规模仍然不确定,但是附件一国家采取的行动也许对全球经济和全球排放产生影响。{WGIII 11.7,SPM}

正如《第三次评估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可以预计由于减缓政策的出台,化石燃料出口国(包括附件一国家和非附件一国家)会使需求下降,价格降低,并使GDP增长放缓。这种溢出效应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决策相关的各种假设和石油市场的条件。{WGIII 11.7,SPM}

在碳泄漏的评估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均衡模式模拟的结果支持《第三次评估报告》的结论,即:京都行动在经济范围内产生的碳泄漏大约为5%-20%,如果有竞争力的低排放技术能得到有效推广,该值则会降低。{WGIII 11.7,SPM}

还有高一致性和中等证据量表明,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转变能有助于在所有行业减缓气候变化。管理做法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WGIII SPM}

对减缓行动有积极影响的实例包括:消费模式的改变、教育和培训、建筑内居民行为的转变、交通需求管理、产业管理工具等。{WGIII 4.1,5.1,6.7,7.3,SPM}

规定碳的实价或隐含价的政策能刺激生产商和消费者大量投资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技术和流程。{WGIII SPM}

一个有效的碳价信号能使所有行业实现显著的减缓潜力。模拟研究显示,到2030年升至20-80美元/吨CO2当量的全球碳价与2100年浓度稳定在550 ppm CO2当量左右的水平相一致。针对同一稳定水平,自《第三次评估报告》以来已考虑引发的技术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30年也许使碳价降至5-65美元/吨CO2当量[24] {WGIII 3.3,11.4,11.5,SPM}

有高一致性和充分证据表明,一系列国家政策和手段可供政府用于建立鼓励减缓行动的激励机制。这些政策和手段的可适用性取决于国内的环境并取决于对其相互作用的认识,但是各国和各行业的实施经验表明,任何特定的行政手段既有利也有弊。{WGIII 13.2,SPM}

有四条评价政策和行政手段的标准:环境成效、成本效益、分配效果(包括公平性)和体制上的可行性。{WGIII 13.2,SPM}

关于政策成效,普遍的研究发现如下:{WGIII 13.2,SPM}

  • 将各项气候政策纳入更广泛的发展政策更便于落实政策和克服各种障碍。
  • 规则与标准一般提供有关排放水平的某种确定性。当信息障碍和其它障碍妨碍生产商和消费者对价格信号做出响应时,这些规章制度和标准也许比其它行政干预手段更好。但是它们也许不会带来创新和更多的先进技术。
  • 税和费能够设定碳价,但是不能保障某个特定的排放水平。文献认为税收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成本内部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 可交易的许可将制定碳价。允许排放量决定其环境成效,虽然许可的分配产生分摊方面的影响。碳价的波动性使得难以估算遵守排放许可的总成本
  • 财政激励(补贴和税收减免)经常被政府用来激励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虽然各项经济成本一般比前面列出的行政手段的经济成本高,但是这些激励政策通常对于克服各种障碍至关重要。
  • 工业界与政府之间的自愿协议在政策上具有吸引力,提高利益攸关方的意识,同时起到了推动很多国家政策形成的作用。大多数协议并未在照常排放之外实现显著减排。但是,近来少数国家的某些议定书加速了对现有最佳技术的利用,进而导致了可衡量的减排。
  • 信息手段(如提高意识的宣传活动)通过促使做出有信息依据的选择并通过可能为行为的转变做出贡献也许会对环境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尚未衡量信息手段对排放的影响
  • 研究、开发和示范(RD&D)能够激励技术的进步,降低成本并能够朝着实现稳定的方向取得进展。

一些企业、地方和区域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自愿行动。这些自愿行动可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刺激创新性政策的出台,并能鼓励采用各种新技术。但是单靠自愿行动本身,它们对国家和区域排放的影响一般是有限的。{WGIII 13.4,SPM}

  1. ^  已经形成了“减缓潜力”的概念,以评估相对于排放基准线所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规模,评估针对某个给定的碳价水平(碳价用已避免或减少CO2当量排放的单位成本表示)。减缓潜力按“市场减缓潜力”和“经济减缓潜力”作进一步的区分。
  2. ^  已经形成了“减缓潜力”的概念,以评估相对于排放基准线所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规模,评估针对某个给定的碳价水平(碳价用已避免或减少CO2当量排放的单位成本表示)。减缓潜力按“市场减缓潜力”和“经济减缓潜力”作进一步的区分。
  3. ^  已经形成了“减缓潜力”的概念,以评估相对于排放基准线所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规模,评估针对某个给定的碳价水平(碳价用已避免或减少CO2当量排放的单位成本表示)。减缓潜力按“市场减缓潜力”和“经济减缓潜力”作进一步的区分。
  4. ^  净负成本(无悔机遇)被定义为这样一些选择方案:其效益,如能源成本下降和局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等于或超过其社会成本,但不包括避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效益。
  5. ^  20万亿 = 20,000,000,000,000= 20 x 1012
  6. ^  在本报告中,对关于减缓组合和宏观经济成本的各项研究的评估基于自上而下的模拟。大多数模式使用总体最低成本方法处理各种减缓组合,并采纳普遍的排放交易,假定市场是透明的,无交易成本,因此假定在整个21世纪期间各项减缓措施的实施是完善的。报告给出了某个特定时间点上的各项成本。若不考虑某些地区、行业(如土地利用)、选择方案或气体,总体模拟结果则显示成本将增加。随着各基线的降低,随着碳税的收入和拍卖许可证的收入的启用,并且如果包括了由此引发的技术学习,总体模拟结果显示成本则将降低。这些模式并未考虑气候效益,一般也未考虑各项减缓措施的共生效益或公平性问题。在引发的技术变化基础上建立的各种方法应用于稳定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仍存在一些概念性问题。在考虑引发技术变化时,实现某个给定的稳定水平所需的预估成本有所下降;稳定水平愈低,成本降幅则愈大。